新聞資訊
NEWS清晨的陽光穿透薄霧,灑在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的廣袤灘涂上。數以萬計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宛如一片“藍色海洋”,與渤海灣的粼粼波光交相輝映。
近日,國內首個立體確權光伏用海項目——華能濱州新能源8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華能濱州光伏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一度度由陽光轉化的“綠電”,正源源不斷為山東乃至全國的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澎湃動力。
海域立體開發破解用地困局
濱州市依海而生,擁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與130余萬畝沿海灘涂,發展新能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濱州市大力推動光伏、風電開發,新能源上下游產業加速集聚并初具規模。
2024年4月28日,華能濱州光伏項目在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開工。該項目用海1.58萬畝,總投資34.89億元,采用樁基固定式支架,安裝光伏組件169萬余塊,敷設電纜超8000公里,送出線路最大跨距1273米。
華能濱州光伏項目是國家海洋立體確權政策頒布后首個獲批的光伏用海項目,屬于山東省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規劃項目,被納入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清單。
“海域立體確權通過分層界定海洋權益,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復合利用。”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項目經理劉章軍解釋道,項目正圍繞“能源+產業”等融合發展模式,積極探尋海洋資源合理運用的專業路徑,推動光伏發電從陸地走向海洋,實現光伏發電場景拓展的新突破。
據了解,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山東省最大的單體新能源項目之一,每年可發電12.86億千瓦時、節約標煤38.5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1.77萬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截至2025年4月12日零時,華能濱州光伏項目已發出“綠電”1.21億千瓦時。
技術創新攻克灘涂施工難關
4月12日,在華能濱州光伏項目B標段3號塘,葛洲壩電力公司項目安全總監張勇剛帶著3名工作人員乘坐定制船只,對水面上的光伏板依次進行檢查。
中國能建葛洲壩電力公司承擔華能光伏項目主體施工B標段總承包建設,規劃建設容量300兆瓦。
項目副經理劉軍說,由于項目位于海上灘涂,交通條件相對較差,運送設備物資的車輛在狹窄的交通干道上川流不息地行駛,高峰期單日車輛達300輛以上,加上現場縱橫交錯的水域漁塘和時而出現的陰雨天氣,使得交通管理更加困難。
劉軍介紹,針對這一問題,項目團隊主動作為,通過建立交通疏導隊伍,精心規劃車輛路線,合理安排重型車輛進出和材料設備接卸,在有限的空間里保障了運輸的順暢。
華能濱州光伏項目主體施工B標段總施工水域面積5000余畝,分為十個大小不等區域,最大的水域有1300余畝,單個水域的發電量達80兆瓦,相當于一個大型光伏電站。
為此,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研發的“浮箱式運輸船”,解決了箱變就位和中型電纜長距離敷設的難題,保證了項目順利實施,極大縮短了項目工期。
“漁光互補”打造低碳發展新范式
據介紹,華能濱州光伏項目充分利用濱州市沿海灘涂資源優勢,在灘涂水面架設光伏板,因地制宜采用“漁光互補”“鹽光互補”模式,在發電的同時兼顧海水曬鹽與提溴等,實現海域空間立體開發和綜合利用,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光伏板傾角都經過精密計算,既能保證發電效率,又為下層養殖留出適當光照。”劉章軍指著光伏陣列介紹,該項目在海域上構建起“發電—養殖—制鹽”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
濱州市沾化區相關人士表示,華能光伏項目不僅帶來清潔電力,更帶動了高端裝備制造、智慧漁業等配套產業發展。未來,項目還將為全國沿海地區提供可復制的“光伏向海”經驗,助力中國新能源產業邁向更廣闊的藍海。
海風輕拂,光伏板在月光下泛著幽藍光芒,一個集“清潔能源、生態養殖、科技示范”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園區正在渤海灣畔崛起。這片曾經的鹽堿灘涂,正見證著中國新能源產業向海圖強的堅定步伐。